你好,我是Isaac,
本週,我將為你介紹鈴木祐所著的《同步大腦思維的時間支配術》。
準備翻開新書了嗎?
本書簡介
時間管理為何失敗?
因為你的方法沒有跟你的性格「匹配」。只有選對「專屬自己大腦」的方法才會成功!
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時間匱乏的問題!
為什麼這本書值得一讀?
1. 提供超過30種時間管理技巧,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2. 結合科學研究與專家訪談,探索「時間知覺」的重要性。
3. 條理清晰的測試與方法,幫助你解決長期以來的時間管理困境。
書籍摘要
《同步大腦思維的時間支配術》由科普作家鈴木祐所著,探討了時間管理的深層次問題,聚焦「時間知覺」而非時間本身。
鈴木祐提出了30種個人化的時間應用策略,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而提升效率和快樂感。
書中通過多項研究數據和專家訪談,揭示了時間管理技巧應該因人而異的真相,同時引入了「時間感類型測驗」,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模式。
本書實用觀點:
1. 找到適合自己大腦思維的管理方法才能成功
2. 透過科學數據和專家訪談,理解「時間知覺」的重要性
章節亮點:
1. 大腦如何創造時間的感知
我們的時間感知來自於大腦對當前情景進行概率計算,從而創造出過去和未來。
例如,看到一堆瓦礫,我們的大腦會根據過去的記憶推測這堆瓦礫原本是一棟建築,而未來可能會保持這個狀態。
我們大腦對過去和未來的計算就像在看照片時描繪過去和未來的事件。
大腦不斷高速計算過去和未來的變化率,這使我們感到時間在流逝。
而這樣的觀點可以用來解釋有效的時間管理術:
調整「預期和回憶」的軸線,可以幫助管理我們的主觀時間。
未來 = 大腦對當前狀態之後的預期。
過去 = 大腦對當前狀態之前的回憶。
基於以上觀點,我們可以用調整預期和回憶的方法來提升時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時間管理術的效果因人而異,這主要是由於個體的預期和回憶偏差。
常見的時間管理技巧,效果因人而異,關鍵在於每個人「預期」和「回憶」的偏差程度不同:
日曆:適合「預期現實感」較弱的人。
寫下日程後,他們對未來的行動會有更清晰具體的心理模型。
待辦清單:適合「預期」過多或容易陷入消極「回憶」的人。
列出待辦事項,可以讓大腦安心,專注於當下要做的事。
時間日誌:適合「回憶偏差」大或「回憶」過於樂觀的人。
透過紀錄,幫助他們更客觀評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和能力。
「如果,就…」計畫:不適合同時「預期」多個目標的人。
一次追求多個目標,會分散注意力,削弱執行力。此外對任務有消極「回憶」的人,也較難從中獲益。
2. 預期模式的四種類型
書中將預期模式分為四種類型:
預期過弱:感覺不到自己與未來的形象有聯繫。
預期過強:感覺未來的形象與自己密不可分。
預期過多:腦中浮現大量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
預期過少:對未來的事件沒有太多預期。
這些預期模式進一步細分和組合,形成不同的個人時間使用特徵以及需要針對的時間管理方法。
書中將預期模式的組合分為四種不同的時間人格:
自律者(預期強且少):清楚應該做什麼,因此能很好地估算時間和管理任務,但需注意過強的預期可能帶來的壓力。
超載者(預期強且多):雖然與未來的自己有聯繫,但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容易產生焦慮和壓力。
享樂者(預期弱且多):對未來沒有明確的感覺,容易優先處理不重要的眼前工作,浪費時間。
躺平者(預期弱且少):感覺不到未來,激發具體行動的目標少,容易懶惰和缺乏動力。
用SSC練習針對預期過多的情況
本章節針對一些超載者提供建議。
因為我本身也是一位預期很多以及很強的人。
書中推薦使用「SSC練習」作為主要工具。
SSC代表「開始(Start)」、「停止(Stop)」和「持續(Continue)」,目的是找出低價值的任務並減少預期數量。
步驟:
列出任務:將未來一周的所有任務寫下來。
使用SSC提問法:針對每個任務回答四個社會價值、緊急性、個人價值及工作分配問題,並給出相應分數。
找出價值低的工作並進行分類:分類為可以放棄、可以委託和可以修改的任務,然後再決定是完全放棄還是交給別人。
根據書中實驗數據,運用SSC練習可以有效減少20%的工作時間,相當於增加了一天的自由時間。
讀者提問:如何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回答:首先,你可以參考書中提到的「時間感類型測驗」,通過測驗找到你是哪一類型的人。
此外,書中介紹的各種方法如時間匣規劃法、誘惑日記法等,都可以根據你的測驗結果進行選擇和實踐,逐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
本週學習重點:
1. 了解自己的時間感類型,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策略
2. 了解自己的預期模式
3. 用SSC練習對抗預期過多的問題
期待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讓每一天都高效充實!
祝有美好的一天,
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