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想為你介紹《跟任何人都可以談任何事》這本書。
這本書的目標很簡單:幫助你用讓說話雙方也感到安全舒服的方法來進行溝通。
整本書都圍繞著三個步驟:
1. 重述
2. 包容
3. 同理心
整本書都在教讀者如何用安全的溝通方面來跟自己不同的人溝通對話,避免「衝突」出現。
很多時人和人之間會出現衝突,因為雙方有各自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一定要證明自己對,結果讓溝通演變成爭執。
以下是本書的三大重點:
SC對話法創造安全的對話環境
作者提出了一套名為「SC對話法」(Safe Conversations Dialogue)的結構化溝通技巧 。
這套方法的核心目標,並非要說服對方或尋求共識,而是要創造一個絕對安全的對話環境,讓每個參與者都感覺自己被看見、被聽見、被重視 。
SC對話法提供了一套由三個核心步驟構成的結構化流程。這三個步驟像三根支柱,共同撐起一個安全的對話空間,讓真正的理解得以發生。
這三大支柱分別是:
重述、包容與同理。
第一支柱:「重述」( 我真的聽見你了 )
「重述」指的是聆聽者準確地重複說話者所表達的內容、語氣和強度,不添加任何個人詮釋或批判 。
它的目的非常單純:讓說話者感覺自己真的「被聽見了」。
作者引用一句話:「沒有回聲,聲音便會消亡。」 重述就是那個至關重要的回聲,它能瞬間降低對話中的火藥味 。
第二支柱:「包容」( 你的觀點有其道理 )
「包容」是SC對話法中最具挑戰性,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它要求聆聽者暫時放下自己的立場,去理解並承認「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的觀點是有道理的」 。
這裡必須強調:
認可不等於同意 。你不需要放棄自己的看法,你只是承認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但對各自主人翁而言都同樣真實的觀點 。
第三支柱:「同理」( 我能想像你的感受 )
在完成重述與包容後,最後一步是「同理」。
聆聽者嘗試去感受並說出說話者可能的情緒 。它是從理解對方的「想法」進一步到感受對方的「心情」,像是穿上對方的鞋子走一里路 。
SC對話法是「一條讓旅程變短的漫長道路」。
雖然單次對話時間較長,但它能有效避免許多小摩擦演變成曠日廢時的冷戰或激烈衝突,從長遠來看,反而大大提升了溝通的效率與品質 。
這不僅僅是一種溝通技巧,它更是一種全新的、以建立連結為核心的人際互動哲學。透過一次次充滿尊重與理解的對話,我們不僅能修復破損的關係,更能為自己、也為周遭的世界,創造出更多的和諧與可能性。
在差異中建立關係的「安全對話」藝術
本書作者提出一個核心觀點:衝突的根源往往不在於我們「說了什麼」,而在於我們「如何說」。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差異」的世界 。
從粒子到最浩瀚的星系,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是獨一無二的 。
人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因為各自獨特的成長背景與人生經歷,塑造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因此,期待他人用和我們完全相同的方式思考和感受,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 。
作者指出,要超越對差異的抗拒,關鍵在於理解三件事 :
大腦的獨特性: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在結構上相似,但其內在的知識和想法卻是獨一無二的,這源於我們各自的生命故事 。
視角的局限性:
我們都像是被鎖在自己的大腦裡,用自己獨有的視角看世界,並誤以為這就是唯一的真相 。
好奇心的力量:
改變這種局面的唯一途徑是「好奇心」。
當我們願意好奇地去探尋他人為何會有那樣的想法時,我們不僅能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還能從生理上改變我們的大腦,創造更緊密的連結 。
職場「安全對話」的驚人力量
數位工具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連結,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理解與信任卻日益稀薄。
無論是遠距工作帶來的溝通隔閡,還是辦公室內部的緊張關係,無效的溝通正悄悄侵蝕著企業的根基,導致衝突加劇、員工敬業度下降,最終影響企業的營收與發展。
研究數據揭示了令人擔憂的真相:高達 80% 的遠距工作者曾遭遇職場衝突 ,其中許多爭執是透過缺乏溫度的通訊軟體發生的 。
衝突的根源往往來自於「缺乏透明度或誠信」、「價值觀衝突」等深層問題。
近四成的員工在經歷線上衝突後,考慮或真的選擇了離職 。
研究發現,最成功的團隊並非由最聰明的成員組成,而是那些擁有最高「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的團隊 。
心理安全感意味著團隊成員可以自由地分享想法、提出疑慮,甚至承認錯誤,而不用擔心受到懲罰或羞辱 。
要將「安全對話」的理念付諸實踐,並不需要複雜的訓練。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的行動開始:
預約敏感對話:
在討論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前,先徵求對方的同意。
例如:「我有些想法想跟你交流,請問你下午三點方便嗎?」這能給予雙方準備,避免突襲式的溝通。
從肯定或感謝開始:
在提出批評或不同意見前,先真誠地表達對對方的肯定。這能有效降低對方的防衛心,為對話建立安全的基礎。
練習複述:
當對方發言後,不要急著回應或反駁。
先試著複述你聽到的內容,並詢問「我的理解對嗎?」。
這個簡單的動作能讓對方感覺被徹底傾聽,是建立信任的關鍵一步。
化挫折為請求:
當你對某個情況感到不滿時,練習將抱怨轉化為一個清晰、具體的請求。清楚說明某個行為對你造成的影響,並提出你希望對方如何改變。
擁抱「我不知道」的力量:
真正的智慧不是永遠知道答案,而是保持開放與好奇心 。承認自己的未知,會讓你更能傾聽他人的觀點,激發團隊的集體智慧與創新。
總結
這就是我這個星期想為你分享的好書內容。
想更詳細地了解這本書的重點以及聽這本書的精華內容有聲書?
歡迎訂閱Spark+:每天聽好書、讀好書。
Best
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