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執行長日記》中學到的3個重點(不怕得罪人、填滿水桶及小心習以為常)

本週,我將為你介紹史蒂文.巴列特所著的《The Diary of A CEO 執行長日記》。

文章內容

閱讀時間 8 分鐘

你好,我是Isaac,

本週,我將為你介紹史蒂文.巴列特所著的《The Diary of A CEO 執行長日記》。

準備翻開新書了嗎?

《執行長日記》簡介

史蒂文.巴列特是知名的英國年輕創業家,在22歲成立數位行銷公司Social Chain,27歲推動公司上市;同時也是舊金山軟體公司ThirdWeb、創新行銷公司Flight Story的共同創辦人。

 

除了豐富的創業、投資與行銷經歷,他還主持廣受英國與歐洲聽眾歡迎的播客節目「The Diary Of A CEO」,並在過去四年,針對全球眾多商業界、體育界、娛樂界和學術界的頂尖人士,進行了超過700小時的訪談。

透過親身經歷與深度對話,史蒂文見證了高潮和低谷,分析失敗的時刻和成功的模式,並從中淬鍊出一套能應用於任何行業、可供追求卓越成就的人們參考的33條基本法則。

這些關於傑出的法則,主要源於心理學、行為科學和數個世紀以來的研究,為了進一步驗證,史蒂文針對數以萬計的人進行訪調,當然,也有許多案例或方法來自於他最受歡迎的訪談對象。

本書透過: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以最簡潔、最有影響力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學習的要義,進而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為什麼這本書值得一讀?

1. 作者親身經歷與大量訪談為基礎,提供實用洞見

2. 33條基本法則涵蓋成功所需的多個面向

3. 結合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理論與實踐案例

章節亮點:

1. 按正確順序裝滿你的桶子

此法則說明瞭五個決定人類潛能的桶子和充實它們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我們如何按照正確順序裝滿桶子。

作者通過伊隆·馬斯克的例子,說明瞭成功人士如何裝滿五個關鍵的「桶」:知識、技能、人脈、資源和聲望。

這些桶代表了一個人的全部事業潛力。

作者強調,我們應該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填滿這些桶子,而不是跳過前面的桶直接追求後面的。

作者分享了自己18歲時的道德困境:是創業致富還是回非洲拯救生命更崇高?

一位精神領袖的回答空桶子倒不出水讓作者醒悟,必須先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

如今作者已經填滿了自己的桶子,擁有了幫助全球數百萬人的能力。

作者還講述了一個年輕員工Richard的故事,警示我們不要為了更高的薪資或頭銜而忽視積累知識和技能。Richard接受了一份遠超其能力的高管職位,結果公司很快破產,他失業後只能重新尋找初級職位。

這個法則提醒我們,穩扎穩打地積累知識和技能,才能在事業中走得更遠。

無論生活有何變動,這樣打下的基礎都能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2. 慎防習以為常:提升內容吸引力的關鍵秘訣

在撰寫、演講和製作內容時,如何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是一個關鍵問題,這其中的秘訣是許多頂尖的故事講者、行銷人員和創作者不願透露的秘密。

習慣化是一種內建於我們神經系統的機制,幫助我們專注於重要事物,忽略大腦認為不需要注意的資訊。這種機制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當我們初次進入一個持續發出嗡嗡聲的房間時,可能會覺得很吵,但幾分鐘後,大腦適應了這個聲音,不再需要處理它。這釋放了我們的心智能力,讓我們能夠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物。

然而,習慣化也有其缺點。當我們過度使用某些詞語、短語或行動呼籲時,這些訊息會因為大腦的習慣化過濾而被忽略。這就是為什麼在行銷中,重複使用「請按讚和訂閱」這類話語往往效果不佳,因為觀眾的大腦已經對這些話語產生了免疫。

為了突破這種習慣化過濾器,作者在YouTube頻道「執行長日記」中,嘗試了新的行動呼籲方式。與其重複使用「請按讚和訂閱」,他改用「74%的人像你一樣經常收看本頻道但卻並未訂閱」,這樣具體且發人深省的訊息成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

結果,觀看轉換率驚人地成長了430%。

此外,重複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也在此有所應用。這種效應表明,當我們反覆接觸某個事物時,會對它產生好感。但要注意的是,重複的刺激必須在適當的曝光程度內,才能既新穎又熟悉,吸引大腦的注意力。

總結來說,要製作出吸引注意力的內容,關鍵在於避免使用過度的行銷「壁紙」,即那些因過度使用而失去效果的流行語和短語。相反,應該使用意想不到、非比尋常且語義尚未飽和的語彙,這樣才能突破大腦的習慣化過濾器,讓訊息真正引起注意並獲得理解。

3. 別怕得罪人

這條法則解釋了為什麼激怒一部分人是建立重要品牌不可避免的結果,以及為何「被討厭」意味著你說對了話。

作者觀察到近年來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書名趨向使用粗話,如《管他的》等。

這種做法試圖避免語義飽和,繞過大腦的習慣化過濾器來吸引讀者注意。儘管有爭議,但總體上利大於弊。

作者採訪了美容品牌Dermalogica的創始人Jane Wurwand,她的行銷秘訣就是說些惹毛人的話。她解釋說:「我們必須準備好激怒80%的人,否則就永遠吸引不了20%的人。」

這種策略讓品牌能引發情感反應,佔據主導地位。

不過作者也提醒,所有情感策略都有保存期限。

隨著大腦習慣,效果會逐漸減弱。任何成功的情感訊息最終都會引起模仿,變得普遍,失去獨特性。

這條法則的核心是:不要害怕使用情感強烈、大膽甚至具爭議的營銷方法。

努力引發人們的情感反應,吸引20%的受眾,激怒其餘80%的人,遠比所有人都無動於衷更有價值。

本週學習重點:

– 按正確順序填滿人生的五個桶子:知識、技能、人脈、資源、聲望

– 警惕習慣化,使用新穎的表達方式來吸引注意力

– 不要害怕得罪人,引發情感反應比普遍接受更有價值

希望今天的分享幫到你。

祝有美好的一天

Best

Isaac

Share:

More Posts

從零開始:如何用一個週末打造你的千萬創業夢(好書推薦:一個週末!打造千萬事業)

從零開始:如何用一個週末打造你的千萬創業夢(好書推薦:一個週末!打造千萬事業)

你好,我是Sparksine的Isaac。 本周Sparksine將會為你介紹《一個週末!打造千萬事業》(Million Dollar Weekend)這本書。 你不需要特別聰明、有大筆資金,甚至不需要豐富的經驗,就能成功創業。 諾亞.凱根Noah Kagan將在本書中教你如何在一個週末創建一個有利可圖的事業,邁向財務自由。 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的創業書。你不需要想要賺大錢,從每月多賺$100美金到每月賺取$100萬美金,本書所提供的建議都適合你。 你可能認為創業充滿風險、困難重重,但諾亞要告訴你,普通人每天都在創造賺錢的生意。無論你缺乏靈感、資金或夥伴,這些都不是阻礙成功的真正原因。本書提供經過實戰檢驗的簡單公式,幫助你快速克服障礙,打造一個能影響你一生的事業。 2大阻礙人們創業的原因 2013年,Noah開設了一個課程,課程名為:《如何建立一個月賺$1000(美金)》。 為了這個課程,他找來了5個測試人員。這些人分別有:3個一般上班族、1個練馬師以及1個程式程計員。 一個月後,這些人仍然沒有進展。 為了了解什麼地方出錯,Noah跟他們進行了一次面對面會談。 他發現這些人都有兩大恐懼: 1. 害怕開始 他們相信了一般說法:「創業是可怕的、創業的風險很高。 於是,他們做很多很多的學習和準備。結果就是:他們做了很多事情,唯獨是缺少了「開始」。 2. 害怕請求 另一個阻礙大家建立進度的原因就是:「怕被拒絕。」 他們害怕問自己的潛在顧客,害怕聽到「不」這個字。 結果,他們不願意開始。 以上兩個問題可以由以下解決方案,也就是整本書會介紹的重點去解決:

智能手機時代的代價: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的真相(好書推薦:失控的焦慮世代)

你好,我是Sparksine的Isaac。 今個星期想為大家推薦這本書:《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這本書分析了不同的研究以及社會趨勢,解釋在這個年代裡的青年人越來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作為一位新手爸爸,在讀這本書時我不斷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因為「方便」而錯過讓孩子「體驗」的機會。作者認為,手機時代以及安全主義令到這一代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手機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小孩的心理。 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下一代跟手機兩者的關係。 智能手機時代的困境 在閱讀這一本書時,有一些數據很值得一讀: 從 2010 年至 2018 年,焦慮症增長了 134%,抑鬱症增長了 106% 這一問題主要影響的是 Z 世代,部分涉及年輕的千禧一代。2012 年之前,四個年齡組的焦慮水平並無明顯趨勢,但自 2014 年 Z 世代開始進入的最年輕組,焦慮水平迅速攀升,次年長組(主要是千禧一代)也有所上升,而 X 世代和嬰兒潮一代則相對平穩。

把時間買回來》書評

《把時間買回來》書評:創業者的時間管理聖經 | 丹·馬特爾經典解析

閱讀時間:約10分鐘 內容簡介 丹·馬特爾(Dan Martell)的《把時間買回來:從混亂中解脫,重建自由與成長》是一本專為創業者設計的實用指南。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有效的時間管理,讓創業者擺脫無休止的忙碌,建立一個讓人熱愛的事業和生活模式。 作者以自身的創業經驗為基礎,提出了「回購原則」(Buyback Principle),強調通過系統性地審視時間與精力,將工作聚焦於高價值的活動,從而實現自由與成長的雙贏局面。 為何這本書值得一讀? 時間管理的關鍵策略 在創業的道路上,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 作者丹·馬特爾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花了多少時間工作,而在於你如何明智地分配時間。他提出了「回購原則」,即用資源換取時間,將時間投入到能產生最大價值的活動中。 突破「痛苦線」:從疲憊到自由 什麼是「痛苦線」? 「痛苦線」(Pain Line)是創業者在業務成長到一定階段時面臨的關鍵挑戰。隨著工作量的增加,時間和精力日益被消耗,導致壓力和疲憊感累積,甚至影響家庭和健康。 如何突破痛苦線? 丹·馬特爾認為,解決痛苦線的關鍵在於改變思維模式: Stuart 的案例:從崩潰到重建自由 Stuart 是一名年輕的創業者,他的公司在短短幾年內成長到擁有十名員工和超過 64 萬活躍用戶。 然而,他過度依賴自己完成所有事情,從會計到寫程式,甚至安排自己的旅行與會議。他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做好這些事」,但這種心態最終將他推向了崩潰邊緣。 在一次旅行中,他在公園裡突然感到心悸和呼吸困難,第一次經歷了嚴重的恐慌症狀。

喜歡Sparksine的文章嗎?

免費訂閱Sparksine電子報,每星期接收好書推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