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恆定力:The Power of Unwavering Focus》閱讀心得

廣告:

每天5分鐘,一年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Spark+每天(週一至週五)為你提供:

▸ 精選書籍的核心內容
▸ 零碎時間的高效學習

立即按此加入,用最小的時間成本,換取最大的改變。

《恆定力:The Power of Unwavering Focus》透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分享了如何透過增加專注力來改變生活的策略和技巧。

文章內容

你好,我是Isaac,

本週,我將為你介紹丹達帕尼所著的《恆定力:The Power of Unwavering Focus》。

準備翻開新書了嗎?

簡介

《恆定力:The Power of Unwavering Focus》透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分享了如何透過增加專注力來改變生活的策略和技巧。

本書強調,無論是追求個人目標還是職業成功,堅定的專注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為什麼這本書值得一讀?

1. 啟發思考: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看待日常挑戰和目標達成的視角

2. 實用策略:書中介紹的技巧和習慣易於實施,可幫助讀者提高專注力

3. 深度洞察:深入探討了專注力背後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原理

書籍摘要:

《恆定力》不是關於時間管理或提高效率的書籍。作者深入探討了如何培養一種能夠持續對抗分心和推遲滿足感的心態。

本書實用觀點:

.建立專注習慣:學習如何透過簡單的日常練習建立和維持專注力。

.控制注意力:掌握技巧來主宰你的注意力,而不是讓外界乾擾控制你。

本書三大亮點:

你的心智與覺知是不同的

作者十分強調對不同狀態的「定義」。

他建議我們分清楚什麼是覺知以及什麼是心智,因為兩者是不同的。他用了一座豪宅作為比喻。「你」(住戶)就是覺知;你可以進入不同的房間,這些房間就是「心智」。

覺知會流動而心智則不會。

覺自會因為外在變化而進入不同的心智區域,使我們產生不同的心情、情緒。

一旦你知道了兩者的區別和定義後,就要明白:「你的心智不會變,你要變的是覺知。」

和覺知有關的例子

假設你在一輛火車上,火車有一對夫婦在吵架。

在聽到兩人的吵架聲後,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兩人之上。根據兩人的對話,不同的乘客有不同的心情。有些人會覺得嘈吵、有些人會覺得男生有問題而有些人則會想去阻止。

在以上例子中,我們的覺知都因為外在世界(夫婦)的情況而出現了變化。他們的覺知會被引導至不同的心智而產生不同的想法,例如:煩躁、不滿、抱怨或無奈等。

外在世界在引導著人們。

但是,「恆定力」高的人卻可以有不同的回應方式。

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覺知,不被外在世界拖著走,讓覺知停留在某一個穩定的心智上,保持情緒穩定。

練習恆定力

現在,我們先為「恆定力」下一個定義:恆定力其實就是:除非你有意識地把覺知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否則可以持續地專注在一件事上的能力。

練習恆定力就是練習專注力。

在上面火車的例子中,恆定力高的人可以繼續手頭上的任務,例如閱讀,不被外界影響。

想要訓練恆定力,就要每天花時間練習。你不能一天只作短時間的專注力練習。

為什麼?

假設你一天有180分鐘的工作時間,如果你有10%在練習專注,這就代表你其實是有90%的時間練習分心。這意味著你根本練習不了專注。

因此,練習恆定力就像練習運動、音樂或其他能力一樣,要投入大量時間。

以下是作者建議練習恆定力的方法:

1. 找一個恆常,每天都會做的事情

2. 100%專注在這件事情上

3. 如果發現自己分心,就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在上面

4. 重覆上面的過程

舉例來說:作者每天都會花2小時時間和妻子聊天。這件事情就是他的恆常事件。在聊天期間,他會100%專注在兩人的對話中。一旦發現分心,他就會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對話上。

這就是作者所述,練習恆定力的方法。

如果你每天上班都會開車,那就100%專注在開車上,什麼都不要做,只專注在開車上。這就是你練習恆定力的方法。

讀者提問:活在當下跟恆定力有什麼關係?

活在當下是指把注意力100%放在當下,這是一個結果。想要做到活在當下,就要訓練恆定力,培養出控制覺知的能力。

用一個比喻來解釋:想要舉起一個50KG的啞鈴(活在當下),你需要有足夠的肌肉(恆定力)。

一旦你能把覺知自由地控制在你想專注的地方上,你就是在活在當下。

Share:

More Posts

《權力的48法則》讀後心得:有時候,最好的存在感,是懂得如何優雅地缺席

HI你好,我是Isaac。 本周想為你推薦:《權力的48法則》 這本書。 這本書我到現在仍然會在英國的書店看到它排在榜首以及被推薦。 這是一本非常強大以及實用的書。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幫助自己在「權力的遊戲」中突圍而出或「保護自己」。 我曾經在Youtube影片中介紹過這本書。今天,我再在書中找來了另外一些重點,為大家分享。 以下是本書的一些重點: 權力的法則十六:讓自己變得稀缺 作者在書中舉了大量例子,分別有愛情以及權力。 在愛情的例子中,一個詩人為了體驗離別的感覺,他決定暫時不見自己的戀人。在這個情況下,戀人反而因此而更想念自己、更愛自己。 女生嘗試要求見面並了解事情真相,但卻得不到任何答案。 最後,女生變得更瘋狂,更想接觸到自己的戀人。 在一段時間後,女生終於都放棄了,這一回輪到男性覺得「失去」的痛苦,於是又再更愛對方,兩人最終回復關係,而且關係更勝以往。 這一個故事反映了這一條權力法則的重點:讓自己變得稀缺。 在故事中,男生定時讓自己消失,讓女生體驗失去的感覺,於是更愛對方。 這就是作者認為其中一條重要的法則。 在書中,他分享了一句句子: 「我更喜歡聽到別人對我說:「為何你都不來看我」,而不是你怎麼又來了。」 太常出現在別人的面前,可能會讓人產生煩厭,也可能會讓人覺得你隨手可得。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稀有」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鑽石比石墨更貴重的原因。 這個法則適合在所有場合,更常見在權力和愛情之中。 想要獲得上司重視?不要隨時隨地回應上司的請求、也不要對同事千依百順。偶然出現、偶然消失;想要讓另一半更想念你?偶然慢一點回應訊息、不要回應對方的所有請求。 「一旦眾人對你感到習以為常,無論你再怎麼努力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他們都會不再敬重你。」 為什麼這法則在愛情中很有用? 因為你可以在異性中建立一種神秘感。 所以,你一定要展示出:「你可能會出現,但一旦對方不尊重你,你就會消失。」的狀態。

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閱讀心得:良性尷尬)

良性尷尬: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是由職場表現專家亨娜.普萊爾所著的一本極具啟發性的作品。

本書深入探討了如何將尷尬這種普遍存在的情緒轉化為個人和職業成功的強大動力。

這本書挑戰了我們對尷尬的傳統看法,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觀點:尷尬不是需要避免的缺點,而是可以刻意培養的優勢。

喜歡Sparksine的文章嗎?

免費訂閱Sparksine電子報,每星期接收好書推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