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parksine一周一書 #040(每周好書推薦: 《改造焦慮大腦》)

廣告:

每天5分鐘,一年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Spark+每天(週一至週五)為你提供:

▸ 精選書籍的核心內容
▸ 零碎時間的高效學習

立即按此加入,用最小的時間成本,換取最大的改變。

本星期想為大家介紹:《改造焦慮大腦〉這本書。

文章內容

本星期的Sparksine閱讀筆記想為你推薦以下內容:

本星期想為大家介紹:《改造焦慮大腦〉這本書。

這是一本和焦慮有關的書,作者鈴木溫迪博士是一位神經科學家,在書中,她為我們分享了很多實用的資訊和技巧,幫助我們面對本身的焦慮。

提起焦慮,大部分人對於它的想法都是「負面」,會覺得焦慮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作者卻持有相反想法,她說:焦慮有分為好焦慮以及壞焦慮。

透過好焦慮,我們會變得更專注、做事更有效率。例如,你擔心工作中某些事情出錯,於是更小心地搜集資料以及進行校對。這就是焦慮的好處。

而壞焦慮則是你因為緊張、擔心某事情而出現情緒以及健康問題。這就是壞焦慮。

有些人會為了逃避壞焦慮出現而建立一些壞習慣例如:用毒品或沉迷酒精。在進行這些行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短暫逃避。但是,問題仍然會在效用消退時仍然出現。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不同的方法去處理焦慮,而不是逃避它。

坦白說,作者在書中所提及的方法都不是一些非常新穎的方法,例如:做運動或冥想等方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

大家可能都聽過別人介紹以上活動的好處但一直都沒有做到。我喜歡作者的其中一點,就是她在書中介紹了非常簡單的方法,幫助讀者開始。

以下是她的建議:

關於冥想:

1.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

2.慢慢地深吸一口氣,並數到4。 3.屏住呼吸,並從4數到6。

4.慢慢地呼氣,並從6數到8。

5.根據需要,重復進行6—8次以上的步驟。

關於運動:

進行3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塔巴塔訓練。這些運動都可以在Youtube搜尋後得到。

如果你有時候都會因為「壓力」或「緊張」而出現失眠以及心跳突然加速的情況,運動以及冥想可以幫助你減輕以上問題。

同樣地,做了這些活動不會令到問題消失。但是,它們卻可以幫助你用最佳狀態去處理問題。

如果你覺得冥想很困難,不妨從運動開始。如果你覺得有氧運動很難,就不妨從散步開始。

即使是30分鐘的散步,也可以為你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書摘:改造焦慮大腦

鍛鍊、改善營養和冥想不僅是減肥、提高效率、增強記憶力和集中注意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並且這些身心干預(「策略」在科學領域的說法)真的能改變大腦,更具體地說,能改變我們與焦慮的關係。

倘若我們只是將焦慮視作需要避免、擺脫或抑制的東西,那麼我們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事實上還會失去一個利用焦慮的原動力的機會

——————————–

好書精華推薦:好焦慮:如何用焦慮賦予自己力量

被評為「十大改變我們看待世界方式的女性之一」的神經科學家鈴木溫迪博士,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場前所未有的焦慮解鎖之旅。這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書,不僅提供了看待焦慮的全新視角,更揭示焦慮背後隱藏的天賦。

焦慮被許多人視為不必要的負擔,讓人們失去信心,耗損精力。然而,鈴木博士指出焦慮其實是一種生存機制,是大腦和身體在面對負面刺激時的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從進化的角度探索焦慮的本質,讀者將重新理解焦慮,並發現它蘊含著強大的能量。

透過本Spark,你可以:

  1. 用新視角看待焦慮:鈴木博士帶領讀者放下對焦慮的恐懼,重新詮釋這種情緒。
  2. 解鎖焦慮背後的超能力:透過真實案例和有用的練習,鈴木博士教導讀者如何將焦慮轉變為自己的超能力。
  3. 改變對焦慮的看法:幫助自己從負面情緒轉變為積極的心態。

立即閱讀

電子書推薦

15本不能錯過的好書精華: 透過訊息圖表 (infographic)閱讀十五本精選的好書精華內容。

早鳥6折優惠碼:EARLY40

立即購買

Share:

More Posts

如果財富不只是金錢,我們該追求什麼?《人生的5種財富》這本書教會我的事

歡迎來到 Sparksine 讀書會。 今天我想為大家介紹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人生的5種財富》。 這本書不僅挑戰了我們對「富足」的傳統認知,還提供了一個實用框架,讓我們反思人生優先順序、平衡多維度需求,並追求持久的快樂。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成功等於金錢」的論述包圍。 但如果我告訴你,真正的富足遠不止於銀行帳戶的數字呢? 本文將詳細分享本書的核心內容,包括開頭的震撼故事、對五種財富的深度討論、實用工具,以及應用啟發。 我將一步步引導你應用這些概念到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正感到迷失或不滿足,這或許就是你需要的指南。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財富? 本書開門見山地指出,許多人常說「窮得只剩下錢」,或以為有錢就能解決一切。 但事實上,單純追求金錢往往無法帶來持久的快樂。 一個簡單例子:我兩年前買了最新的 iPhone 15 Pro,當時興奮不已,但如今它已過時,那種喜悅也煙消雲散。 這反映出物質滿足的短暫性:我們總是追求下一個目標,卻永遠不滿足。 本書的核心訊息是:人生財富不僅限於金錢,還包括時間、社會、心理、身體這四個面向。 過度專注金錢,可能犧牲其他方面,導致「慘勝」:贏了事業,卻輸了健康或關係。 一切的關鍵在於平衡,而非極端選擇。 哈佛研究顯示,有錢人總覺得需要多 2-3 倍的錢才快樂,形成無盡循環。 這提醒我們,不是追求錯了,而是「計分板」出問題:社會常只用金錢衡量價值,但這忽略了其他層面。

《權力的48法則》讀後心得:有時候,最好的存在感,是懂得如何優雅地缺席

HI你好,我是Isaac。 本周想為你推薦:《權力的48法則》 這本書。 這本書我到現在仍然會在英國的書店看到它排在榜首以及被推薦。 這是一本非常強大以及實用的書。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幫助自己在「權力的遊戲」中突圍而出或「保護自己」。 我曾經在Youtube影片中介紹過這本書。今天,我再在書中找來了另外一些重點,為大家分享。 以下是本書的一些重點: 權力的法則十六:讓自己變得稀缺 作者在書中舉了大量例子,分別有愛情以及權力。 在愛情的例子中,一個詩人為了體驗離別的感覺,他決定暫時不見自己的戀人。在這個情況下,戀人反而因此而更想念自己、更愛自己。 女生嘗試要求見面並了解事情真相,但卻得不到任何答案。 最後,女生變得更瘋狂,更想接觸到自己的戀人。 在一段時間後,女生終於都放棄了,這一回輪到男性覺得「失去」的痛苦,於是又再更愛對方,兩人最終回復關係,而且關係更勝以往。 這一個故事反映了這一條權力法則的重點:讓自己變得稀缺。 在故事中,男生定時讓自己消失,讓女生體驗失去的感覺,於是更愛對方。 這就是作者認為其中一條重要的法則。 在書中,他分享了一句句子: 「我更喜歡聽到別人對我說:「為何你都不來看我」,而不是你怎麼又來了。」 太常出現在別人的面前,可能會讓人產生煩厭,也可能會讓人覺得你隨手可得。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稀有」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鑽石比石墨更貴重的原因。 這個法則適合在所有場合,更常見在權力和愛情之中。 想要獲得上司重視?不要隨時隨地回應上司的請求、也不要對同事千依百順。偶然出現、偶然消失;想要讓另一半更想念你?偶然慢一點回應訊息、不要回應對方的所有請求。 「一旦眾人對你感到習以為常,無論你再怎麼努力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他們都會不再敬重你。」 為什麼這法則在愛情中很有用? 因為你可以在異性中建立一種神秘感。 所以,你一定要展示出:「你可能會出現,但一旦對方不尊重你,你就會消失。」的狀態。

喜歡Sparksine的文章嗎?

免費訂閱Sparksine電子報,每星期接收好書推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